面肌痉挛是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样痉挛为特点,临床可见眼周肌肉痉挛,口唇周围肌肉痉挛,甚则眼周围肌肉牵动整侧面部肌肉痉挛,呈阵发性,女性比男性多见。曾用肉毒素面部注射,效果不理想,特申请针灸治疗。自08年4月至09年12月,我科采用针灸治疗面肌痉挛48例疗效较佳,现报道如下:
1临床资料
1.1一般资料
48例患者,其中男15例,女33例;年龄最小的27岁,最大的56岁;病程最长12年,最短6个月。
1.2诊断标准
参照《神经病学》【1】关于面肌痉挛的诊断标准。1中年以后发病,多见于女性;2初次抽搐多从眼轮匝肌开始,可扩散至面颊肌、口轮匝肌、甚至颈阔肌;3紧张劳累后加重,入睡时停止,不可自行控制;4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,并排除周围性面瘫、三角神经痛、meige综合征、癫痫、癔病以及各类颅内病变等引发的继发性面肌痉挛。
2治疗方法
针刺主穴取风池、风市、阳白透鱼腰,丝竹空透太阳、上关透下关、地仓透颊车、禾髎、颧髎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、太冲、血海、以上诸穴均按常规操作方法进针,要求每穴均有针感,得气后留针1小时,10分钟行针一次。针刺治疗一日一次,10次一疗程,疗程间休息6天,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,痊愈者随访半年。
3疗效及结果
3.1观察指标
面肌痉挛强度分级标准依A1bert分级【2】。0级为无痉挛;1 级为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反射增多;2级为轻度,可见瞤动,无功能障碍;3级为中度,痉挛明显,有轻微功能障碍;4级为重度,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,影响工作和生活。
3.2疗效标准
3.2.1根据A1bert分级改善评定
完全缓解 由2—4级降为0级。
明显缓解 由3—4级降为1—2级。
部分缓解 由4级降为3级
无效:治疗前后分级无变化
显著改善率=完全缓解数+明显缓解数/总例数
3.2.2临床疗效评定标准
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颁布的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》制定。
痊愈患侧面部无牵拉抽动,随访半年无复发。
显效眼睑或面部不再抽动,或1、2级经治疗维持疗效3个月以上。
有效治疗后症状缓解,抽动次数减少。
无效各种治疗均不能阻止发作,治疗前后无变化。
总有效率=痊愈数+显效数+有效数/总例数
3.3治疗结果
48例面肌痉挛患者,均为2—4级,经6个疗程治疗后,其中痊愈32例,占66.7%;明显缓解7例,占14.6%;部分缓解6例,占12.5%;无效3例,占6.3%。总有效率93.8%。
4讨论
面肌痉挛属中医风证,痉症,筋惕肉瞤、筋急范畤,中医认为病多为风邪致病,风邪侵入经脉,日久导致脏腑气血运行不畅、阴阳失调,风邪、痰饮、瘀血郁结出现肝肾阴虚,虚风内动;或情志不遂,郁而化火,久则肝风内动,风痰上扰,久则入络所改。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面肌痉挛的发生,属于面部神经的异常兴奋,即面神经分支上受到病理性刺激或伪突触传导引起。【3】
近年来探查发现,大部分面肌痉挛患者面神经进入脑干处被微血管袢压迫所导致。[4]
针刺禾髎、颧髎、阳白透鱼腰,丝竹空透太阳、上关透下关,重在疏通经络,使局部气血通畅。针刺风池、风市、三阴交、血海、足三里可祛风活血,因祛风先活血,血行风自灭,配以太冲滋阴潜阳、滋水涵木,以治肝风内动、诸穴相,共奏祛风止痉、活血养血、滋阴潜阳等作用。
治疗过程,为避免对面神经的刺激,整个治疗不通电。经6个疗程的治疗,可有效地抑制面神经的异常兴奋,消除或缓解面肌痉挛的发生,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。
参考文献:
「1」杨期东. 神经病学【M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2.
[2]Cohen A1bert.Estimation of efficacy to hemifacial spasm[J].J Neurosury,1963,54(2);441
[3]史玉泉.实用神经病学【M】。上海;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0;196-197。
【4】王维治,罗祖明。神经病学【M】第5版,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5;91-92
作者简介:
郑新杰 女 (1969—)主治医生;
联系方式:13643996878
邮箱cimnt@163.com
q 文
章 点 评 0
篇
>>上篇文章:针刺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抑郁状态38例临床观察
>>下篇文章:针灸治疗面神经炎187例临床报道
|